• 全选
    |
    结构分析
  • 结构分析
    贾建英, 马亮亮, 丁志新, 吴昊, 蓝晓明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核电堆坑潜在安全问题,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开展了蒸汽爆炸作用下反应堆厂房的完整性分析。首先,建立精细化反应堆厂房有限元模型,并得到板爆炸试验的验证。其次,根据损伤云图定性判断反应堆厂房结构的破坏范围。再次,通过位移和应变时程定量揭示反应堆厂房结构破坏机理,进一步根据拉应变云图并结合破坏阈值对安全壳的密封性能进行评估。最后,分析地基强度对于反应堆厂房结构抗蒸汽爆炸性能的影响,并给出核电厂房设计的建议。研究发现:蒸汽爆炸作用下堆坑侧壁完全破坏,且主要破坏模式是受拉破坏;堆坑底部2 m深度范围内混凝土进入塑性,表现为剪切破坏;蒸汽爆炸作用下安全壳密封性保持完好。
  • 结构分析
    殷峥琪, 苏庆田, 邵长宇, 汤虎, 戴昌源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明确不同桥面结构形式的网状吊杆系杆拱桥的性能差异,针对300 m跨径桥梁,分别采用混凝土桥面板、正交异性钢桥面板、钢混组合桥面板等3种桥面结构形式进行试设计研究。采用有限元软件ANSYS建立3种试设计方案模型,对比其整体受力性能,同时统计材料用量,引入材料单价指标,对比其经济性能。结果表明:对于主跨300 m的网状吊杆系杆拱桥,混凝土桥面板具有较好的经济性能;相比正交异性钢桥面板,采用混凝土桥面板或者钢混组合桥面板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结构刚度;不同桥面结构形式网状吊杆系杆拱桥的结构内力和应力沿纵桥向的分布规律较为相似,结构恒载轴力和成桥吊杆力大小差别显著。
  • 结构分析
    徐利超, 邵福彪, 陈乐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反向芬克式桁架桥是一种最先出现在英国的索辅梁桥,结构体系新颖,近十年来在城市景观人行桥梁建设中的应用逐渐增加。该结构体系与斜拉桥、悬索桥等典型索辅梁体系存在显著差异,主要设计参数对其结构性能的影响规律尚不明晰。本文首先介绍了反向芬克式桁架结构的发展情况。接着,以某新建不均匀塔高反向芬克式桁架桥为对象,采用有限元数值模拟的方法对索辅梁结构中关键的塔高及拉索等结构参数开展了分析,总结了这些参数对结构性能的影响规律,提出了此类结构体系进行刚度优化的可行方向。研究成果可为不均匀塔高反向芬克式桁架桥的结构设计提供依据。
  • 结构分析
    赵鑫莹, 王意平, 阮欣, 柳文策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不同垂度四主缆悬索桥结构体系在平行四主缆悬索桥的基础上,解决了桥塔高度受限的建设难题,将下主缆降低到桥面下以最大限度加大主缆垂度。主缆作为悬索桥关键承重构件,其在汽车荷载作用下的轴力效应值得关注。以国内某在建的不同垂度四主缆超大跨悬索桥为研究对象,采用软件ANSYS构建了结构空间有限元模型,基于现有规范与随机车流分析了四主缆在车辆荷载作用下的受力特征。结果表明:恒载在上下缆的分配基本上是均匀的。对称汽车荷载作用下,下缆相对于上缆将承担更多的汽车荷载,分配比例约为26.2%,上缆约为23.8%。不对称荷载作用下,作用侧下缆承担轴力最大可达到总主缆轴力的34.6%,较对称荷载作用下提高约32%。不同垂度主缆汽车荷载分配比例与交通量和车重分布变化无关。
  • 结构分析
    胡连超, 张军锋, 杨作杰, 耿玉鹏, 叶雨山, 李杰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因既有研究对铁摩辛柯梁单元质量矩阵的分析过程缺乏系统介绍,为明确其一致质量矩阵的推导方法,以其所用拉格朗日形函数为基础,基于虚功原理,区分伸缩、扭转、挠曲变形和转角变形这四种运动状态,分别给出了2节点和3节点等截面单元在单一运动状态下的质量矩阵,并汇总为完整质量矩阵理论表达式,还针对变截面单元给出了有限元计算中的简化计算方法。另外,介绍了铁摩辛柯梁和欧拉梁在形函数层面上的差异,以及铁摩辛柯梁单元在受弯状态下质量矩阵和刚度矩阵分析中的差异。结果表明,拉格朗日形函数作为铁摩辛柯梁各种受力变形的统一表达,尤其是受弯状态下挠曲和转角变形的独立性,使得所有单独受力模式下的质量矩阵形式相同,均可由相应的截面参数配合同一种形函数来表达,并且最终所得单元的完整质量矩阵有更好的解耦性;对于变截面单元,实用计算中采用独立积分并配合高斯分的简化计算方法,由此所得质量矩阵表达式与等截面梁的形式一致,只是采用等效截面参数替换等截面梁的截面参数。
  • 结构分析
    刘泉维, 孙乐乐, 叶守杰, 谭嘉文, 刘砚夫, 王培军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T形方颈单边螺栓是一类新型的单侧安装紧固件,可用于闭口截面钢构件连接,其构造简单、安装便利,无须额外的安装辅助工具,能适应现场粗放的施工方式,具有较大的应用潜力。采用ABAQUS有限元分析软件建立了T形方颈单边螺栓连接钢梁-钢管柱节点的数值计算模型,评估了其结构性能,揭示了此类连接的承载和破坏机理。进而开展了T形方颈单边螺栓连接节点的参数分析研究。结果表明,T形头长宽比对节点破坏模式和承载力的影响较大。合适的、最优的螺栓T形头长宽比不仅可以提高螺栓孔的抗冲切承载力,还能保证节点的力学性能不被栓孔影响。T形方颈单边螺栓的栓杆旋转偏差和孔内滑移对节点力学性能的影响均很小,设计中可忽略。长圆形栓孔HVH型混合布置可以使节点获得最优的结构响应,应优先推荐。建议栓孔采用中等装配精度。
  • 结构分析
    刘向刚, 陈剑峰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位于陡峭斜坡上的异形建筑,用常规的掉层结构或吊脚结构难以实现。针对这种地形下的异形建筑,提出并设计了一种拱-斜柱结构,该结构既能较好地适应建筑造型,又能解决基础设置的难题。针对这种结构,利用参数化分析方法,详细分析了拱轴线形状、拱矢跨比、拱倾斜角度和柱倾斜角度等关键参数对结构受力性能和拱翘曲效应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拱的矢跨比对拱截面弯矩影响较小,对拱截面轴力影响较大,同时矢跨比对结构的稳定性也有较大影响;综合考虑建筑效果、结构受力和结构稳定性,拱的矢跨比宜控制在0.2~0.3之间;当拱矢跨比在0.2~0.3之间时,拱轴线形状对结构受力的影响可以忽略;拱倾斜角度的增加使得拱的扭矩快速增加,拱脚和拱顶的翘曲效应明显,箱型截面强度验算时,应考虑扭转翘曲效应;柱倾斜角度的增加使得拱的内力减小,有利于拱受力,可以通过调整柱倾斜角度来改善结构受力。
  • 结构分析
    夏冯慧, 王宇虹, 陈常青, 王琇玮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幕墙开启扇的脱落、失效已成为幕墙破坏的重要原因之一,但目前仍缺乏超大幕墙开启扇及其连接件的分析和研究。为优化超大幕墙开启扇的设计、提升其服役期限内的可靠性,建立超大幕墙开启扇的有限元模型,以开启角、风向角、开窗器数量、开窗器位置为研究参数,计算构件在不同工况条件下的应力分布,对比分析各参数对构件受力的影响,并给出超大幕墙开启扇的设计建议。出于安全和经济的考虑,超大幕墙宜设置两开窗器,对于在当地主导风向布置的开启扇,应适当减小开启角。
  • 抗震与抗风
  • 抗震与抗风
    甘懿德, 顾伟华, 崔家春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地铁车辆基地上盖框架-剪力墙结构,基于Opensees提出了一种可以考虑抗震结构、15 m层间单体隔震结构、9 m层间单体隔震结构和9 m层间整体隔震结构等多种结构方案的简化弯剪型多质点模型以及相应的参数标定方法,并通过与某地铁车辆基地上盖框架单体有限元分析结果的对比,验证了所提出计算模型的准确性。对比15 m层间单体隔震结构和9 m层间整体隔震结构的分析结果后发现,15 m层间单体隔震质量参与系数最大的振型为以盖下结构振动为主的第三阶振型,而9 m层间整体隔震结构质量参与系数最大的振型为周期最长的一阶隔震振型。弹塑性时程分析结果表明,9 m层间整体隔震结构相比于15 m层间单体隔震结构,能够减小38.4%的盖上结构层间剪力和71.4%的盖下结构层间剪力,同时使得最大弹塑性层间位移角减小50%。
  • 抗震与抗风
    肖波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塔冠钢结构与下部主体混凝土结构共同组成了钢-混凝土竖向混合结构,此类结构由于在结合处存在质量、刚度及阻尼比的突变,地震“鞭梢效应”明显,其在地震作用下的整体动力特性、构件的破坏机理目前还缺乏深入的研究。本文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对多遇地震作用下塔冠钢结构的地震响应进行研究,分析了结构阻尼比、塔冠等效质量比以及塔冠与下部结构连接形式等因素对其抗震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进行整体结构抗震分析时可以采用Rayleigh比例阻尼模拟整个结构的阻尼比;对钢结构塔冠进行抗震分析时,整体模型可采用钢结构的阻尼比;对下部混凝土结构进行抗震分析时,整体模型可采用钢结构和混凝土结构的平均阻尼比。随着塔冠钢结构等效质量比的减小,塔冠钢结构对整个结构地震作用的影响减小。塔冠钢结构与下部混凝土结构在设计时应尽量采用刚接的形式,以最大限度地控制塔冠的变形和连接部位地震剪力。
  • 试验研究
  • 试验研究
    董伟明, 刘见生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水泥土搅拌桩的成桩质量检测始终是工程界一个具有争议性的话题。为建立更加合理的水泥土加固体质量评价体系,基于对现有研究成果和常用检测评价方法的对比,提出以静力触探试验为主、取芯强度试验为辅的快速评价方法,并基于上海地区土体加固工程,对水泥土比贯入阻力与取芯抗压强度的对应关系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超过90%的水泥土桩静力触探曲线的比贯入阻力变异系数低于40%,该系数可作为桩身搅拌均匀性的定量评价指标;上海地区水泥土静力触探的比贯入阻力与取芯抗压强度之间存在明确的分段线性换算关系,且经过室内试验验证,计算误差在13%左右。在此基础上,提出上海地区水泥土加固体的快速质量检测评价方法。
  • 试验研究
    万祥, 胡惠琳, 刘玉擎, 徐骁青, 王彬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GFRP筋-UHPC构件拥有优异的力学性能和耐久性,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GFRP筋在UHPC中的粘结性能是两种材料协同工作的关键。分别对12个和4个GFRP筋-UHPC试件进行了单调和低周循环加载,研究表面处理方式、粘结长度和周期加载对破坏模式、粘结强度等力学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所有试件均发生了GFRP筋拔出破坏;相比表面喷砂试件,绕线试件的粘结应力-滑移曲线在应力峰值后具有更明显的上下波动现象;粘结强度随着粘结长度的增加略有减小;带肋试件的粘结强度比喷砂试件略高;低周循环加载对GFRP筋在UHPC中的粘结性能影响不大。最后,通过修正Yoo学者的粘结强度模型,得到了考虑GFRP筋表面特征的粘结强度预测公式。
  • 试验研究
    魏广峰, 马一跃, 徐柯锋, 朱长根, 吴泰星, 任中俊, 吕玺琳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基于缩尺物理模型试验和三维有限元数值模拟,研究了灌浆套筒连接立交桥桥墩的横向承载力和破坏特征,并探讨了其耗能特性。灌浆套筒连接桥墩循环加载试验结果表明,墩柱失效前未出现节点破坏,其失效模式为柱身弯曲破坏。建立了灌浆套筒连接式桥墩精细化有限元分析模型,并引入混凝土弹塑性损伤本构模型,模拟了桥墩在往复循环荷载作用下的力学响应和损伤过程。进一步分析了轴压比和预应力水平对桥墩承载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高轴压比有利于提高灌浆套筒连接式桥墩的横向承载力,但会降低其耗能及延性性能。预应力可提高桥墩的横向承载力,略增大其耗能能力,但会降低延性变形能力。
  • 试验研究
    江世永, 吴泓滔, 江泽申, 赵毅, 周剑, 刘向刚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外包内翻U形钢-混凝土组合梁(简称外包钢组合梁)与普通H形钢组合梁相比,具有承载力高、延性好、节省钢材、耐火和防腐性能好等优点,但目前关于外包钢组合梁负弯矩区受弯性能的研究较少。为了研究外包钢组合梁负弯矩区受弯性能,对4根简支组合梁进行了受弯试验研究,研究参数包括钢梁形式、抗剪连接件形式和纵筋排布方式。对比分析了各试件的破坏模式,基于荷载-挠度曲线和荷载-滑移曲线等试验结果,对其刚度、承载力和延性等力学性能进行了评价。试验结果表明,该组合梁满足完全抗剪连接,混凝土翼板与腹板能够协同工作,具有良好的整体抗弯性能。外包钢组合梁的延性优于H形钢组合梁;槽钢对滑移的抵抗效果和截面裂缝发展的控制效果优于栓钉;采用纵筋集中排布的组合梁,剪力滞后效应相较纵筋均匀排布组合梁更加明显。基于试验结果建立并验证了有限元模型,在此基础上进行了U形钢板厚度、翼板宽厚比和腹板高宽比等参数分析。结果表明:随着U形外包钢厚度的增加,试件纯弯段截面的屈服面积逐渐减小;翼板厚度对试件抗弯性能影响不大;随着腹板高宽比增大,腹板受压区高度升高,混凝土利用率上升;随着翼板宽度的增加,刚度及承载力也随之增加,剪力滞后效应明显。基于平截面假定和完全抗剪连接,提出负弯矩区抗弯承载力计算公式。该公式计算结果与试验及有限元计算结果吻合较好,且具有一定的安全储备,可用于工程设计。
  • 试验研究
    林雪峰, 任子夤, 郑善辉, 宋军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设计了4个钢筋混凝土(Reinforced Concrete,RC)工字梁试件以及3个预应力混凝土(Prestressed Concrete,PC)工字梁试件,剪跨比均为1.16,研究了腹板配筋率、弯起钢筋、直线预应力束、折线预应力束对预应力混凝土工字梁抗剪性能的影响机理。采用四点加载的方式进行抗剪性能试验,获得了各试件的破坏模式、抗剪承载力及荷载-挠度曲线。结果表明:腹板配箍率降低,RC工字梁的剪切破坏模式可由斜压破坏变为斜拉破坏;弯起钢筋可提高RC工字梁的抗剪刚度和抗剪承载力,且对试件的破坏模式影响较小;预应力束对PC工字梁的抗剪刚度提高效果不显著;直线预应力束与折线预应力束在提高PC工字梁抗剪承载力方面具体不同的作用机理;PC工字梁与具有相同尺寸及普通钢筋的RC工字梁相比,抗剪承载力可高出约40%。
  • 工程施工
  • 工程施工
    孟宇翔, 洪重诺, 庞存均, 吴杰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索网幕墙施工时张拉设备数量和设备最大容许拉力均受限的情况,考虑柔性边界变形对拉索索力的影响,提出了一种索网结构张拉批次和张拉力自动确定方法。该方法通过温度改变索单元长度,进而模拟索网张拉过程,在设备数量及最大拉力均限定的条件下,通过优化迭代自动确定索网张拉批次和张拉力。以中交建筑集团上海总部大楼的拉索幕墙为工程案例,采用该方法进行了索网结构快速找力分析,确定了索网张拉批次和张拉力,并将计算结果与常规张拉方案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主体结构变形显著降低了拉索的索力值,找力和张拉过程分析必须考虑主体结构与索网的协同变形;与普通张拉方案相比,提出的张拉批次确定方法可充分利用现有设备,有效减少张拉批次,并确保张拉过程中索力不超过设备的最大容许拉力。
  • 工程施工
    刘栋, 周晓冬, 刘爱辉, 胡俊, 段国勇, 王峰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建设完成的鲍家林长江大跨越段跨越塔混凝土总浇筑量达到2 304.8 m3,承台平面尺寸14 m×12.8 m×2.5 m(厚度),为大体积混凝土。由于混凝土采用一次性浇筑,温度幅度变化较快且最高温度峰值大。为了避免混凝土内外温差过大产生温度裂缝,结合现场实测数据对跨越塔混凝土热学参数进行了反演。为了提升反演的效率和精度,引入了一种全新的元启发式算法——小龙虾优化算法,通过基准测试函数与非参数检验,验证了新算法的性能。将反演结果带入进行数值模拟,发现混凝土实测温度与计算温度吻合良好,并通过不同温度测点进行校核,进一步验证了新算法在实际工程中的性能和参数反演的可行性,反演结果也可以用于后续跨越塔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
  • 结构加固与改建
  • 结构加固与改建
    张玉明, 张晓瑶, 秦元昊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平板网架结构因整体性好、空间刚度大、布置灵活,广泛应用于大跨度空间钢结构体系中。结构使用过程中,由于材料老化、施工等原因,杆件可能出现损伤,降低结构的承载力,进行基于杆件损伤的平板网架结构承载力的评估及加固研究具有重要意义。运用SAP2000有限元软件对一典型正交正放四角锥网架进行受力分析,根据不同位置、不同数量杆件损伤后网架结构的力学指标的变化规律提出一种新的网架结构损伤因子计算方法。该计算方法选取参数较少,计算简单且准确性较高。提出了根据结构损伤因子对网架结构承载力进行评估、确定修复措施的方法。对于需要加固的网架结构,提出了基于杆件重要性的加固方法。
  • 结构加固与改建
    蔡亮, 祝金伟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结合工程实例,以匝道独柱墩箱梁横向偏移量为参数分析了偏移前后箱梁的受力状态,以箱梁横向转角为指标提出了梁桥病害程度初步判别方法,有助于快速掌握病害情况并采取措施。分析了纠偏顶升的可行性,提出了整体顶升方案和加固设计方法,为独柱墩梁桥的抗倾覆加固提供了有效的解决方案。现场监测结果表明,改造后的箱梁扭转和脱空的病害得到改善。本文提出的改造方案可为同类工程提供参考。
  • 设计方法与研究
  • 设计方法与研究
    卢瀚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埋地压力管道敷设方向改变时,其方向改变处节点会受到内压引起的推力。国内外常用的抗滑稳定性模型中用于抵抗该推力的土体抗力分布各不相同,在应用上存在分歧。结合相关工程案例,对各算法的计算原理进行阐述,并分析了各模型的优缺点和适用前提。进一步对国外近年来埋地压力管道抗滑研究的试验方法和理论进行探讨和总结,提出了在基本原理上,埋地压力管道抗滑移稳定性的本质是管-土相互作用。最后,建议采用简化公式拟合管-土相互作用试验数据,并以实际监测结果加以验证,作为下一步抗滑计算研究的方向。
  • 设计方法与研究
    许建华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长春室内滑雪场建筑总长度约443.4 m,通过防震缝分为两个结构单元,高区单元长度231 m,低区单元长度211 m,宽度从直段64.8 m渐变为弧段最宽131 m再递减。该建筑采用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滑道以上采用高大框排架柱支承大跨度管桁架屋盖。该工程两个独立结构单元均为超限高层建筑,存在扭转不规则、层刚度比偏小、塔楼偏置、斜柱、错层、竖向尺寸突变等不规则结构。介绍了该类结构的宏观体系优选方法,以及上部结构设计的重难点分析,如结构抗侧力体系的合理布置,边排大柱、跨中大柱、斜柱、屋盖体系等特殊构件的类型优选,超长结构温度应力的分析要点,抗震性能目标的确定及分析方法,确保了上部结构体系、构件及连接节点形式的合理性及可靠性。
  • 设计方法与研究
    周越洲, 杨慎银, 李加成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华中科技大学光电信息大楼F栋采用了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利用跨越4层设置的叠层空腹桁架以实现跨度达40 m的大跨度结构。结构存在扭转不规则、偏心布置、楼板开大洞、承载力突变、构件间断和局部跃层柱等不规则项。对斜腹杆桁架与叠层空腹桁架进行方案比选,对大跨度叠层空腹桁架的受力机理、竖向荷载和竖向地震作用下的杆件内力、楼盖舒适度、复杂节点设计、施工技术要求、罕遇地震下的性能等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结构抗震加强措施。叠层空腹桁架结构方案能满足相关规范要求,达到预期抗震性能目标,且能更好地满足建筑功能及建筑造型要求。
  • 设计方法与研究
    张能伟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连体结构是现代建筑设计中常用的一种表现形式。以某高层不对称双塔连体结构为例,对连接体两侧塔楼的动力特性进行分析,表明本工程采用滑动连接的必要性。同时对本工程进行小震弹性分析、性能化设计和大震弹塑性分析,对连体部位进行专项分析,包括受力分析、挠度分析、关键节点有限元分析、滑动支座反力和位移计算等。结果表明,本工程结构方案设计合理,加强措施有效,抗震性能能够达到预期目标。连体部位受力良好、安全可靠,满足防碰撞和防坠落的设计要求。
  • 文献综述
  • 文献综述
    任祥香, 卢文胜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橡胶支座隔震结构体系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近年来在国内外得到了大量的研发和应用。缩尺模型试验方法作为研究和验证新型结构及复杂结构性能的重要手段,在结构与防灾减灾工程的研究和设计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模型试验中,采用科学的相似方法对原型结构进行合理的相似设计是确保模型试验结果反推原型结构性能准确性的关键。集中介绍橡胶支座隔震结构振动台试验的相似设计研究进展,从隔震结构上部结构、隔震层与转换层分别介绍相似设计面临的挑战与对应的解决方法。上部结构模型的相似设计借鉴传统的模型实用相似设计方法;隔震层的相似设计一方面需要对现有的支座力学性能计算公式进行修正,用于超规范小尺寸橡胶支座,另一方面需要按照隔震层倾覆刚度相似的的原则进行支座数量选择与布置;目前缩尺模型的加强转换层会使支座的负荷区域压力趋于均匀化,且减小罕遇地震时支座的受拉概率,在对模型地震反应试验结果分析时需要考虑加强转换层的影响。